
AI文稿
Sarah Brightman鋼琴譜合集
中文名:莎拉·布萊曼 別名:月光女神,音樂劇皇后 國籍:英國 出生地:赫特福德郡,伯肯斯特得 生日:1960年8月14日 職業(yè):女高音歌唱家,演員 代表作:《Time to Say Goodbye》,《Scarborough Fair》,《La Luna》,《我和你》,《歌劇魅影》,《告別時刻》,《榮譽之爭》,《一千零一夜》,《惡之花》 主要成就:格萊美獎最佳古典女藝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平藝術(shù)家,英國跨界音樂女高音歌手和演員,被稱為“月光女神”,繼世界三大男高音之后世界樂壇涌現(xiàn)出的另一個天后級人物 簡介:莎拉·布萊曼(Sarah Brightman),英國跨界女高音歌手和演員,被稱為“月光女神”,是繼世界三大男高音之后世界樂壇涌現(xiàn)出的另一個天后級人物,與安德烈·波切利(Andrea Bocelli)被稱為是跨越古典與流行的標志性藝人。在世界歌壇風行古典流行跨界互相交融的今天,Sarah無疑站在了這個潮流的最前沿。
莎拉·布萊曼“追夢”2013全球巡演中國站將于今年6月拉開帷幕,先后在臺北、深圳、廣州、南寧、上海和北京舉辦個人演唱會。其中北京站的演出將作為此次中國巡演的收官演出,于6月28日在萬事達中心舉行。這將是莎拉繼2004年、2009年之后的第3次、也是飛往太空“追夢”前的最后一次中國巡演。 從藝歷程:莎拉·布萊曼有著不同尋常的音樂生涯。1960年8月14日,她出生于英國,從小她就目標明確地要成為一名藝術(shù)家。她3歲開始學(xué)習芭蕾舞并在當?shù)氐墓?jié)日慶典中登臺表演。11歲時,布萊曼進入藝術(shù)學(xué)校學(xué)習爵士和表演,期間,有一次她由于被其他學(xué)生嘲笑而逃學(xué),但她最后還是回到了學(xué)校。不過,到那個時候為止,所有人,包括她自己在內(nèi),都堅信她將成為一名職業(yè)舞蹈家。母親保拉至今記得,12歲那年,莎拉在學(xué)校的期末匯演上“穿著吊帶裙,演唱了《愛麗絲漫游仙境》中的一首歌曲。我從來不知道她能唱得那么好,當她唱到高音的時候,所有人都為之傾倒。我相信,就從那一刻開始,她就與歌唱不可分離了。”僅僅一年之后,學(xué)校將小莎拉送去參加著名導(dǎo)演約翰?施萊辛格的新作、音樂劇《我和阿爾伯特》的選角,并獲得了其中的兩個角色。這次小小的成功不僅僅使得莎拉以13歲的年紀首次登上了皮卡迪利劇院的舞臺,更激發(fā)了她對于舞臺藝術(shù)長達一生的渴望。
后來,她參加了倫敦皇家芭蕾舞學(xué)院的面試但卻被淘汰。1976年,在布萊曼16歲時,她加入了當時著名的BBC節(jié)目Pan's People作為舞蹈演員之一。一年后,她離開并加入另外一個組合Hot Gossip,18歲有了第一首全英暢銷單曲《I Lose My Heart to a Starship Trooper》,銷量超過了50萬并在全英單曲榜中名列第六。后來,布萊曼作為Hot Gossip的主唱又出版了多張單曲,但都未能進入全英單曲榜。
1981年,布萊曼參加的當時音樂劇《貓》的面試,結(jié)果剛剛開口唱了兩句就被打斷了。有人通知她:該劇作曲安德魯?洛伊?韋伯請她第二天到家里去面談。21歲的布萊曼自然知道這次會面對自己的重要性。為了顯示自己符合劇組招聘要求中“與眾不同”的要求,她把自己精心打扮了一番,從上到下一身碧綠,還弄了個藍色的莫希干頭,就這樣出現(xiàn)在韋伯面前,演唱了韋伯在1976年的作品《阿根廷別為我哭泣》。幾個月之后,她獲得了杰米瑪這一角色,杰米瑪在劇中是一只非常天真可愛的小貓,而莎拉完全表現(xiàn)出來了,對于一個21歲的人來講,能夠表現(xiàn)出天真的樣子很不容易,因此莎拉而走紅。
在《貓》劇組待了1年之后,布萊曼轉(zhuǎn)到查爾斯?施特勞斯的兒童劇《夜鶯》中擔任主角。有一天晚上,韋伯決定去看一看她在劇中備受好評的表演,結(jié)果大吃一驚:這樣一副上天賜予的好嗓音,自己竟然白白讓她在自己的劇組里耗了一年!
這個夜晚改變了韋伯和布萊曼日后的事業(yè)和生活。他們到那一刻為止仍然保持的工作關(guān)系在那之后發(fā)生了變化。然而,雖然郎情妾意,兩個人首先要解決的是各自的婚姻——韋伯已有妻室;而布萊曼的丈夫,則是她在Hot Gossip時結(jié)識的一位搖滾樂隊經(jīng)理人。一時間,他們的關(guān)系幾乎成為英國報紙津津樂道的新聞,受到的關(guān)注僅次于查爾斯王子與戴安娜小姐的聯(lián)姻。就在舉國上下的沸沸揚揚之中,1984年,這一對有情人終于結(jié)為眷屬,這也將布萊曼的演唱事業(yè)一步步帶向巔峰。此后,布萊曼在多部韋伯的音樂劇中擔任主演,包括《歌與舞》(Song and Dance)和安魂曲(Requiem),后者是韋伯專門為其聲音創(chuàng)作的,布萊曼憑借此作品得到了她第一個格萊美獎提名。
布萊曼隨后在韋伯的《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中扮演克莉絲汀,這一角色是韋伯為她量身定制的,并堅持由布萊曼出演,后來當該劇登陸美國百老匯演出時,美國方面以知名度為由要求替換布萊曼,韋伯為了讓布萊曼繼續(xù)出演,甚至威脅停止上演該劇,最終,兩方達成了妥協(xié)。
離開《歌劇魅影》后,布萊曼參與了在英國、加拿大和美國的韋伯作品巡演,并在蘇聯(lián)上演了安魂曲。同時,她也出版了錄音室專輯,包括韋伯的音樂劇《愛的觀點》(Aspects of Love)的單曲《Anything but Lonely》和兩張個人專輯:1988年的《天籟森林》(The Tree They Grow So High)與1989年的音樂劇歌曲集《遺忘的歌聲》(The Songs that Got Away)。
1990年,布萊曼與韋伯離婚。但離婚后,布萊曼仍然在韋伯的音樂劇《愛的觀點》的倫敦卡司中擔任女主角。
離開音樂劇舞臺后,布萊曼在洛杉磯開始了其個人事業(yè)追求。1992年,她與卡雷拉斯(José Carreras)演唱了巴塞羅那奧運會主題曲《永遠的朋友》(Amigos Para Siempre),這首歌曲也是由韋伯創(chuàng)作的。
聽過了德國組合Enigma的專輯后,布萊曼希望與之合作。她的請求在1991年獲得了肯定的答復(fù)。她來到德國并見到了制作人弗蘭克?彼得森Frank Peterson。他們合作的第一張專輯是《Dive》,一張以“水”為主題的流行專輯,該張專輯除了在加拿大獲得成功外,反響平平。
1995年的搖滾專輯《飛》Fly,是他們合作的第二張專輯,當中的主打歌曲《名譽之爭》(A Question of Honour)提高了布萊曼在歐洲的知名度?!陡鎰e的時刻》(Time to Say Goodbyee)其實這首曲子最初版本的原唱者是由著名的盲人歌手男高音安德烈?波切利(Andrea Bocelli)演唱。在1996年,德國著名拳王Henry Maske(亨利.馬斯克)為準備結(jié)束自己具有傳奇生涯的運動經(jīng)歷而籌備了一場告別拳賽,他特意找到自己非常鐘愛的歌手Sarah Brightman,邀請她在自己的告別賽上進行演唱。布萊曼欣然接受,而后經(jīng)過精心籌劃、挑選,最終選中了這首《Time to Say Goodbyee》,而且布萊曼還請到波切利與自己聯(lián)合演出。然而在當年11月份舉行的拳賽上,Henry Maske卻意外落敗,令人感嘆不已。而當此時《Time to Say Goodbyee》動人心魄、感人至深的旋律響起時,當布萊曼和波切利開始傾情演唱時,此情此景令聞?wù)邿o不動容!而《Time to Say Goodbyee》以及Sarah Brightman的名字,則深深印入聽眾們的心中。后來有媒體甚至將之形容為“一個拳王傳奇的告別造就了另一個音樂傳奇”!次年,以這首曲目為主打的專輯一發(fā)行便以萬鈞雷霆之勢,橫掃古典流行跨界音樂領(lǐng)域,獲得了世界范圍內(nèi)的廣泛贊譽,曾經(jīng)登上歐洲冠軍歌曲寶座,更在全世界獲得了其他古典音樂所無法望其項背的發(fā)行量。是為拳擊明星馬斯克(Maske)告別賽創(chuàng)作的曲目,由布萊曼與男高音安德烈?波切利(Andrea Bocelli)演唱 ,這首歌曲僅在德國的銷量就突破了300萬,成為德國史上最暢銷的單曲,同時,在許多國家也取得了成功。因此,1996年《Fly》再版時,加入了《Time to Say Goodbyee》作為第一首曲目。
1997年出版的專輯《永志不渝》(Timeless)(美國版為《Time to Say Goodbyee》),專輯的主打曲目《Time to Say Goodbyee(告別時刻)》而這張唱片的精彩之處遠不止這一首曲子,整張專輯充滿了迷人的氣質(zhì)和整體藝術(shù)感,管弦樂配器部分由世界著名的倫敦交響樂團演奏,體現(xiàn)出一種無與倫比的大氣與宏大。除了和波切利的合作,Sarah Brightman還與阿根廷男高音Jose Cura(杰希.庫拉)合作演出了兩首水平極高的曲目:《愛的箴言》《Just Show Me How to Love You》和《為我守侯》《There for Me》。還有其他古典風格的曲目,并翻唱了如《誰想永生》《Who Wants to Live Forever》與《你將歸來》《Tu Quieres Volver》等經(jīng)典歌曲。由此張專輯,布萊曼在美國的知名度逐漸提升。1997年,布萊曼在倫敦的皇家艾伯特音樂廳舉辦了個人音樂會“In Concert”,嘉賓包括安德魯?洛伊?韋伯和安德烈?波切利。
后期的專輯,包括《重返伊甸園》、《Eden》和《La Lune》與《永志不渝》《Time to Say Goodbyee》的風格有明顯差異,越來越多地融入了流行元素。其中,《Eden》在美國Billboard 200的榜單中最高排名65,《La Luna》最高排名17。此外,這兩張專輯都登上了Billboard跨界榜單的榜首。
2001年,布萊曼出版了古典風格的精選專輯《金選》《Classics》。
她2003年出版的專輯《一千零一夜》《Harem》拓寬新的音樂領(lǐng)域:舞曲風格的中東音樂。這張專輯在Billboard 200榜單中最高排名29,跨界榜單第一名。在出版專輯的同時,布萊曼也展開了全球巡演。她的演唱會以驚艷的舞臺效果令人贊嘆。在2000和2001兩年中,布萊曼一直躋身于美國最有影響的英國音樂人的行列。專輯《月光女神》《La Luna》在美國的巡回演出票房達到了1220萬美元。
2004年的《Harem》演唱會,其全球票房達到6000萬美元,其中在北美地區(qū)取得了1500萬美元。
2006年,布萊曼在北京新年音樂會上演唱了:《卡迪斯少女》《Les Filles De Cadiz》、《隨時隨處》《Anytime Anywhere》、音樂劇《西區(qū)故事》(West Side Story)選曲《感受美麗》《I Feel Pretty》和《今夜》《Tonight》、《告別時刻》《Time to Say Goodbyee》、音樂劇《窈窕淑女》(My Fair Lady)選段《我可以整夜跳舞》《 I Could Have Danced All Night》。出版了她出道以來第一張MV合集《Diva: The Video Collection》。同時,一張收錄她暢銷單曲的精選集《Diva: The Singles Collection》也一起面世,并再次登上了美國Billboard跨界榜單的榜首。2006年10月25日,布萊曼在南寧大地飛歌的演唱會上演唱了:《隨時隨處》《Anytime Anywhere》、《告別的時刻》《Time to Say Goodbyee》、音樂劇《艾薇塔》(Evita)選段《阿根廷別為我哭泣》《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
2007年7月,布萊曼參加了《紀念戴安娜王妃逝世10周年音樂會》的演出,全英國有超過1500萬觀眾通過轉(zhuǎn)播觀看了這場演出。同月,她來到中國上海參加了Live Earth的演唱會,她演唱了:《今夜無人入睡》《Nessun Dorma》、《月亮》《La Luna》和《告別的時刻》《Time to Say Goodbyee》。8月,布萊曼又在在日本大阪的世界田徑錦標賽開幕式上演唱了《奔馳》《Running》。
2008年1月,布萊曼發(fā)行了她五年來的第一張專輯——略帶哥特風格的《真愛傳奇》《Symphony》,《Symphony》翻唱自德國 Silbermond 樂隊《Verschwende Deine Zeit》專輯中的《Symphonie》;《Canto Della Terra》是與跨界男高音 Andrea Bocelli 的再度合作;《Sanvean》翻唱自暗潮團體 Dead Can Dance 的《Sanvean (I'm Your Shadow)》;《I Will Be With You (Where The Lost Ones Go)》翻唱自 Sissel 的同名曲,在單曲碟(西爾德斯神話已有推薦)里面是與 Chris Thompson 合作的,而本專輯是與 Kiss 的主唱 Paul Stanley 重新錄制了一個版本;《Schwere Tr?ume》改編自奧地利作曲家和指揮家 Mahler 的作品;《Sarai Qui》翻唱自 Faith Hill 演唱的電影《珍珠港》主題曲《There You'll Be》,與意大利男高音 Alessandro Safina 合唱;《Storia D'amore》貌似來自意大利的同名電影;《Let It Rain》確非是翻唱曲目;《Attesa》則是一首從 Pietro Mascagni 的《Cavalleria Rusticana》中得到靈感的作品;《Pasión》源自墨西哥電視劇《Pasión》的主題曲,一首西班牙語情歌,與 Fernando Lima 合作演繹;《Running》這個單曲改編自 Holst 的《The Planets》Sarah Brightman 莎拉?布萊曼 的聲線始終是如此出類拔萃,除了贊嘆,唯有傾聽!次專輯也創(chuàng)造了布萊曼發(fā)行專輯在Billboard 200榜單中的最高名次——第13位,其同名巡演也已在2008年十一月于墨西哥展開,此次巡演在北美地區(qū)的總票房超過了1000萬美元,成為了2008年度北美地區(qū)最成功的巡演之一,此次巡演在 2009年2月至4月轉(zhuǎn)赴東亞地區(qū),中國大陸的巡演城市包括北京、南京、上海和廣州,香港與臺北也是此次的巡演城市。同年,她還在由同名的搖滾音樂劇改編的電影《Repo! The Genetic Opera》出演了角色Blind Mag。2008年8月8日,布萊曼與中國歌手劉歡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以英文和中文共同演唱了本屆奧運會主題曲《我和你》(You and Me)。11月4日,布萊曼發(fā)行了她首張圣誕專輯《A Winter Symphony》。
2009年1月,布萊曼又被任命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EXPO在英國的宣傳大使。7月,在日本富士電視臺建臺50周年的特別制作——電影《Amalfi: Megami No 50-Byou》中,布萊曼出演了她自己的同名角色。同時,日本也發(fā)行了一張布萊曼的精選集——《Amalfi - Sarah Brightman Love Songs》。同年,布萊曼在蘇格蘭拍攝了喜劇愛情音樂電影《Cosi》,在其中飾演一個女指揮家。2009年11月,布萊曼首次以全日語演唱了日本NHK電視臺歷史劇《坂の上の云》(《坂上之云》)的主題曲《Stand Alone》,該劇原聲配樂由日本著名音樂家久石讓擔任。
2010年2月莎拉布萊曼的新單曲獻上了最誠摯的祝福,這是她在冬季奧運與某廠商合作獻唱的歌曲「Shall be done」。
2011年參與湖南衛(wèi)視小年夜春晚。
2012年初,莎拉被任命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平藝術(shù)家在2012–2014年致力于人道主義和慈善事業(yè),她所做出的貢獻,對她的藝術(shù)生涯有著重要意義,對文化對話與文化之間的交流的促進,以及她對理想的組織宗旨奉獻;同年,莎拉與“維珍銀河”公司合作,設(shè)立了“布萊曼科學(xué)、技術(shù)、工程、數(shù)學(xué)獎學(xué)金”項目(簡稱STEM)。該獎學(xué)金旨在幫助大學(xué)本科階段在美國進行理工科專業(yè)學(xué)習的女性完成學(xué)業(yè),以提升女性在該類行業(yè)中的影響力和地位;年末公開發(fā)行最新專輯《Dream Chaser》(夢追人)第一張單曲《Angel》(天使)的歌曲和MV,同年通過醫(yī)學(xué)檢。2012年末公開發(fā)行第一單曲Angle的歌曲和MV。
2013年1月參加安徽衛(wèi)視春節(jié)晚會。2013年6月在廣州、上海、臺北、深圳、南寧、北京舉行中國巡回演唱會。此次巡演由上海東亞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策劃推廣,華友集團、北京時代立方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同主辦。2013年1月中旬,在日本先行發(fā)售最新專輯《Dream Chaser》(夢追人),這是一張充滿美好希望的專輯,里面裝著一個美麗的夢,而且不只是一個夢這么簡單,這個夢快要實現(xiàn)了。這是莎拉的一個美麗的即將實現(xiàn)的夢想,這是她為自己做的一張能記錄自己表達自己夢想的專輯,也想和她的歌迷們分享;1月26日,莎拉出席了《歌劇魅影》在美國百老匯的告別演出,并與5個歷代魅影合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4月23日在中國國家會議中心出席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閉幕典禮并獻唱《斯卡布羅集市》和《歌劇魅影》;6月起從中國起跑“dream chaser world tour”(夢追人世界巡演);年底公布將演唱日本電影《神的病歷簿2》主題曲:《神的病歷簿~Keep the light~》由鋼琴家辻井伸行作曲,小說《神的病歷簿》原作者夏川草介作詞,曾為TBS系日劇《半澤直樹》等作品作曲的服部隆之擔任編曲。這是莎拉首次專門為電影獻唱,她充滿干勁地表示“我將用心唱好這首歌”。
2014年3月19日,新精選集《Voce-Sarah Brightman beutiful songs》在日本獨占發(fā)售,主打曲便是日本電影《神的病歷簿2》主題曲-《The chart of love-keep the light》,此外還收錄了2010年未公開發(fā)行的單曲《Done》,整張專輯的選曲都與日本有或多或少的聯(lián)系,也是莎拉對日本多年來支持她的歌迷們送上的一份薄禮;4月前往“NASA”學(xué)習有關(guān)太空旅行的知識;6月4日在英國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出席娛樂音樂節(jié)目《Symfunny》并擔任大型交響樂團的指揮;6月中旬,據(jù)官方網(wǎng)站獲知莎拉不慎腳踝骨裂,預(yù)計到9月以后才會基本康復(fù),并取消了大部分今年8月份在美國的巡演。 榮譽記錄:1986年:美國格萊美最佳古典新藝人Grammy Nomination,Best Classical New Artist,USA
1986年:美國格萊美最佳當代古典音樂作品獎 Grammy Best Classical Contemporary Composition-Requiem
1988年:《歌劇魅影》榮獲百老匯大獎優(yōu)秀的演員的提名 Drama Desk Awards Nomination- Outstanding Actress - Musical (Phantom of the Opera)
1996年:德國最佳女藝人Echo Award nomination: Best Female Artist,Germany
1996年:德國最佳女藝人,金唱片RSH Gold: Best Female Artist,Germany
1997年:德國最佳女藝人 Echo Award nomination: Best Female Artist
1998年:《告別時刻》德國歌曲 Echo Award: Best Song (“Time To Say Goodbye”)
1998年:德國金獅獎,最佳現(xiàn)場表演 Golden Lion Award: Best Live Performance,Germany
1998年:德國歐羅巴金獎:最佳女藝人Goldene Europa Award: Best Female Artist,Germany
1998年:《告別時刻》德國最佳單曲 Guinness Book Entry: Germany’s Best-Selling Single of All Time (“Time to Say Goodbye”)
1998年:《永志不渝》格萊美臺灣銷量最佳唱片Grammy Taiwan: Best Selling Record (Timeless)
1998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牽手獎Unesco Hand-in-Hand Award
1999年:德國年度最佳歌手 Czechoslovakian Grammy: Singer of the Year
1999年:德國最佳女藝人Echo Award nomination: Best Female Artist,Germany
1999年:都柏林、愛爾蘭:演唱會門票售空The Point Trophy,Dublin-Ireland: Highest-Grossing Ticket Sales (One Night in Eden)
2000年:歐洲IFPI獎,在歐洲《永志不渝》最佳專輯銷量超過一百萬冊 IFPI Award,Europe: Album sales exceeding one million copies in Europe (Timeless)
2001年:美國新世紀音樂:最佳演唱專輯New Age Voice Music Award,USA: Best Vocal Album
2003年:媒體推評最佳金曲《告別時刻》 Media Control Award,GAS: Biggest Hit of All Time (“Time To Say Goodbye”),
2004年:與卡珊?艾爾撒希爾合唱的《戰(zhàn)爭不再》阿拉伯音樂獎 Arabian Music Award: Best Collaboration (“The War Is Over” with Kazim Al Saher)
2004年:阿拉伯音樂獎:最佳女藝人 Arabian Music Award: Best Female Artist
2005年:紐約電影節(jié):《沙漠幻想》獲得一等獎New York Film Festival: First Prize,Music Documentary (A Desert Fantasy)
2005年:紐約電影節(jié):《告別時刻》獲得音樂電視3等獎New York Film Festival: Third Prize,Music Video (“Time to Say Good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