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支付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19921075275 | 官方QQ群:1034330872
查看完整曲譜
19首匈牙利狂想曲 19 Rhapsodies Hongroises S.244(匈牙利狂想曲10)
19首匈牙利狂想曲 19 Rhapsodies Hongroises S.244 “匈牙利狂想曲”是和李斯特的名字分不開的,正如圓舞曲和施特勞斯、交響曲與貝多芬的名字分不開一樣。它的鋼琴曲已列入世界古典鋼琴曲的文獻寶庫。李斯特所創(chuàng)作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在他的鋼琴作品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這些作品不但充分發(fā)揮了鋼琴的音樂表現(xiàn)力,而且,為狂想曲這個音樂體裁創(chuàng)作樹立了杰出的音樂典范。這些作品部是以匈牙利和匈牙利吉普賽人的民歌和民間舞曲為基礎,進行藝術加工和發(fā)展而成的,因而都具有鮮明的民族色彩。這些樂曲結構精煉、樂思豐富活躍,音樂語言與音樂表現(xiàn)方法同匈牙利鄉(xiāng)村舞蹈音樂和城市說唱音樂有密切聯(lián)系,樂曲的形式雖然不時的變化,可是音樂形象始終鮮明而質樸,體現(xiàn)了自然美和藝術美的完美統(tǒng)一。 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其實有兩套,編號為S.242 的為早期創(chuàng)作的《二十一首匈牙利主題和狂想曲》21 Magyar Dalok - Ungarische National melodien ,作于1839-1847年間,其中包括《匈牙利民間旋律》Hungarian National melodien 四卷共十一曲,以及十首《匈牙利狂想曲》Rhapsodies Hongroises 。當中包括《e小調悲歌型英雄詩》和《g小調羅馬尼亞狂想曲》。于1846-1885年間,李斯特在此基礎上編定為《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19 Rhapsodies Hongroises S.244 。在李斯特這十九首鋼琴作品中,第十六首之后的四首演奏機會極少。其學生多普勒還將其中的六首改編成管弦樂曲(分別是第十四、第十二、第六、第二、第五和第九首),現(xiàn)經常在音樂會上演奏。 1. 升c小調,喧敘調風格的慢板,約作于1846年,呈獻給其學生澤爾代利(Zer dahelye) ,先以宣敘調型的慢板強有力地奏出主題,活潑的行板反復動機A。琶音奏前半的主旋律,經過即興風格部分而到長大的華彩,乘著哈巴涅拉節(jié)奏,以降D大調奏中段旋律。第三段為生氣勃勃的快板,以“弗利斯卡”Friska 的狂熱氣氛結束。 2. 升c小調,隨想曲風格的慢板,作于1847年,獻給泰勒奇(LaszloTeleky) 伯爵。這是最著名的一首匈牙利狂想曲,以匈牙利民間舞曲“查爾達什”Csardas 為素材,由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稱為“拉蘇”Lassan,意思是“緩慢”,是獨舞的音樂。后一部分稱為“弗利斯卡”,意思是“新鮮”,速度迅急、熱烈,是雙人舞的音樂。該作品采用自由曲式,不受一般樂曲形式的限制,別具風格,獨樹一幟,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 樂曲開始有一個速度緩慢,節(jié)奏自由,并帶裝飾音,沉著有力的引子,這段引子一下子就把聽者引入民間生活豐富多彩的美麗畫面。 接著音樂進入性格豪放的“拉蘇”第一部分,音樂從中音區(qū)開始,緩慢莊嚴的旋律,唱出充滿內在的激情,唱出悲痛的往事。在滯緩的節(jié)奏襯托下,低沉壓抑的旋律蘊含著巨大的悲痛和憤怒,表現(xiàn)了匈牙利人民對民族不幸的哀痛和控訴,也表現(xiàn)了匈牙利人不屈不撓的堅毅性格。這是第一主題。這一主題在高音區(qū)變化反復之后,音樂轉入一個舞曲性旋律,它那輕快跳躍的旋律、勻稱而規(guī)整的節(jié)奏,使舞曲變得更富于動力性,這支旋律在整個樂曲中十分重要,因為它還將是后一段音樂的基礎。這是第二主題。 第二部分音樂速度加快,出現(xiàn)了狂熱急板的“弗利斯卡”舞曲,描繪了民間節(jié)日歡欣起舞的場面;這段音樂基本上是由舞曲的第一段“拉蘇”變奏發(fā)展而成的。在這些變奏中,有時運用急速的同音反復以模仿洋琴的音響,有時是主音與屬音的和聲交替,這也是匈牙利民間舞蹈音樂常見的特征。 隨著音樂速度的加快,力度的加強,音樂進入了表現(xiàn)萬眾狂歡的群舞場面??穹诺奈璨?,飛騰的旋律,急速的節(jié)奏,表現(xiàn)出匈牙利人豪放、樂觀、熱情的民族性格。當樂曲達到很強的高潮之后,音樂停頓下來。舞蹈者走了,但人們又匯集起來,音樂再度響起,恢復了以前的狂熱,最后在振奮人心的沸騰氣氛高潮聲中結束全曲。 這首作品在鋼琴演奏技巧上有很大的創(chuàng)新。如多次運用了鋼琴八度連奏技巧,形象地傳達出匈牙利民間樂器大揚琴的演奏效果。用鋼琴模仿民間樂器的作法,在當時是一個大膽的探索,李斯特運用這種手法為樂曲增添了不少色彩,也進一步豐富和擴大了鋼琴的表現(xiàn)手段與演奏技巧。 3. 降B大調,行板,于1853年出版,獻給菲斯泰蒂克斯伯爵(Comte Leo Festetics) 。三部曲式,第一部分根據李斯特自己的《匈牙利民間旋律》Hungarische National melodien 中的第十一首作成,“拉蘇”風格的莊重主題由左手奏出,中段為稍快的快板,中段為g小調的斷奏的細致地進行,然后第一段再現(xiàn)。 4. 降E大調,尊貴的柔板,于1853年出版,獻給艾斯特哈吉伯爵(Comte Casimir Esterhazy) ,前半部分樂念采自《匈牙利民間旋律》的第七號,由“查爾達斯”舞曲的兩部分組成。前半從慢板、尊傲地,降E大調始, 轉為小行板,降E大調,兩手對話風格。后半是高音部八度音程構成的稍快的快板,降E大調,終結部為急板。 5. e小調“悲歌型英雄詩”Horoide Elegiaque,于1853年出版,題獻給萊維茨基(Mademe La Comeesse Sidomi Reviczky) 夫人。以悲哀的慢板貫穿全曲,在結構上,由葬禮進行曲風節(jié)奏伴奏的主題,在前后及中間部都曾出現(xiàn),全曲因此得以連貫,是自由的結構形式。 6. 降D大調,適當的速度,于1853年出版,呈獻給貴族阿波尼伯爵,這是與第二首同樣馳名的狂想曲,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象雄壯的進行曲,堂皇而又崇高。第二部分飛快、短小、舞蹈性的節(jié)奏。第三部分類似散板,宣敘調的風格,有如民間游吟詩人的吟唱,訴說往事。第四部分又是狂歡般的民間舞蹈,它的主題一聽就覺耳熟,這個主題經過一系列變奏,達到狂熱后結束全曲。 7. d小調,慢板,于1853年出版,獻給歐爾齊 (Baron Fery Orcy) 男爵。李斯特注明先“以大膽而哀傷的吉卜賽形式演奏”慢板,然后主題徐徐出現(xiàn),活潑的快板,有片斷插句,狂熱地昂揚后,以D大調結束。 8. 升f小調,隨想曲風格的慢板,于1853年出版,獻給庇護人奧古斯(Autin Augusz)。以隨想曲風格慢板的引子開始,固定于憂郁的持續(xù)慢板,A大調。主題從低音上呈現(xiàn),形成“拉蘇”,“弗利斯卡”則以優(yōu)美的稍快的快板,升F大調始,后半移為頗似游戲般的急板,形成強有力的尾聲。 9. 降E大調“佩斯城的狂歡節(jié)”Pester Karneval,第一稿于1848年出版,第二稿于1853年出版,獻給小提琴演奏家厄恩斯特(Heinrich Wilhelm Ernst) 。第一部分先以強有力奏出主題,經華彩而進入稍快的快板,一度變成行板再變成稍快的快板,終曲為強烈的“弗利斯卡”,以急板與稍快的快板交替,巧妙地描寫狂歡景象。 10. E大調,于1853年出版,獻給埃格萊西(Egressy Beny)。四小節(jié)前奏曲后,進入明確的行板,E大調,“拉蘇”部分,“弗利斯卡”部分為隨想曲風格的稍快板,技巧華麗,終結部為頗似游戲的最急板。 11. a小調,隨想曲風格的慢板,于1853年出版,獻給奧爾齊(Fery Orczy) 男爵。也分成四段。第一段近似散板,帶有即興幻想的性質。第二段行板,在從容的氣度中訴說著往事。第三段快板,華麗,飛速快捷的音流。第四段更快,也是熱烈的場面,最后在最急板結束全曲。 12. 升c小調,憂愁地,于1853年出版,呈獻給約希姆(Joseph Joachim) 。這是一首與第二、第六首齊名的匈牙利狂想曲,序奏是強有力的動機,夾著升c小調的短小旋律和E大調的優(yōu)美旋律,兼有“拉蘇”部分。接著是吉卜賽風格的快板,回到原速,形成莊重肅穆的中段。再為降D大調游戲似的稍快板,再乘著低音節(jié)奏呈示活潑的主題,以“弗利斯卡”形成高潮,轉為急板而結束。 13. a小調,延綿的行板,于1853年出版,題獻給菲斯泰蒂克斯伯爵。開頭為C大調,速度轉慢之后為A大調“拉賽”主題,“弗利斯卡”為活潑的快板,主題與薩拉薩蒂的《流浪者之歌》的主旋律相同,當然,此旋律是李斯特首先使用的,但由于薩拉薩蒂的作品實在是太著名了,因此常常使人誤以為是引用了薩拉薩蒂的原作。樂曲最后以很急的急板結尾。 14. f小調,葬禮進行曲式的慢板,作于1840年,獻給他的女婿封·彪羅。這是著名的為鋼琴與樂隊而作的《匈牙利民歌幻想曲》的原型,在低音烘托下,沉重地奏出主旋律,這一旋律轉為F大調英雄式。然后變?yōu)榧焚愶L格稍快的快板、活潑的快板,經過華彩而變?yōu)镕大調,以短暫的熱情的快板而成尾奏。 15. a小調“拉科齊進行曲”Rakoczy March,“拉科齊進行曲”是世界近代音樂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的一首軍隊進行曲(詳細介紹請參考本圖書館“柏遼茲”主題貼)很多作曲家用這首進行曲主題進行改編,其中有匈牙利作曲家艾凱爾(1810-1893),他曾把它改編成鋼琴曲,用在匈牙利影片《艾凱爾》中。后來,艾凱爾將這個音樂主題交給了李斯特。李斯特也特別喜歡這個主題,用它分別于1851年及1871年出版了同名鋼琴曲。當李斯特到德國,為柏遼茲演奏了這首作品后,柏遼茲又根據這個主題創(chuàng)作了著名的管弦樂曲《拉科齊進行曲》。 樂曲一開始是較長的琶音序奏,之后呈示出進行曲主題。富于跳躍感的旋律,活潑而充滿生氣,使人聯(lián)想到精神抖擻的匈牙利軍隊的行進隊列。中間部分主題的旋律線起伏較大,輕快有力,優(yōu)美生動,和第一段形成對比。第三部分的主題經過變奏以后,發(fā)展為輕巧的華彩段,導致第一段的再現(xiàn),最后以氣勢豪邁的尾聲結束。 16. a小調,快板,作于1882年。 17. d小調,慢板,于1882年出版。 18. 升c小調,柔板,作于1885年。 19. d小調,慢板,作于1885年。
展開
更多其他版本 更多
-
人氣
-
人氣
-
人氣
-
人氣
-
人氣
-
人氣


1/13



x1.0











查看完整曲譜 >
曲譜報錯
評論共0條評論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