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文稿
包美圣鋼琴譜合集
國籍:中國 出生地:臺灣 生日:1958年 職業(yè):歌手 代表作:《包美圣之歌-你在日落深處等我》、《長空下的獨白》 星座:天秤座 畢業(yè)院校:臺大歷史系 主要成就:7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民歌手之一、第一屆金韻獎優(yōu)勝歌手 簡介:包美圣,1958年出生于臺灣,7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民歌手之一。臺大歷史系畢業(yè),是第一屆金韻獎的優(yōu)勝歌手。包美圣的音色清亮而帶童趣,在眾多民歌手之中,辨識度極高,也因為其聲音的獨特性,在民歌鼎盛之時,極受聽眾的喜愛。一共出版了《包美圣之歌-你在日落深處等我》、《長空下的獨白》、《那一盆火》及《樵歌》等四張專輯。包美圣是聲音識別度最高的民歌手,她的歌聲非常獨特,旁人無法效仿,更與學院派的經(jīng)典唱法無關(guān)。 人物資料:包美圣,1958年出生于臺灣,7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民歌手之一。臺大歷史系畢業(yè)。
是第一屆金韻獎的優(yōu)勝歌手。包美圣的音色清亮而帶童趣,在眾多民歌手之中,辨識度極高,也因為其聲音的獨特性,在民歌鼎盛之時,極受聽眾的喜愛。一共出版了《包美圣之歌-你在日落深處等我》、《長空下的獨白》、《那一盆火》及《樵歌》等四張專輯。包美圣是聲音識別度最高的民歌手,她的歌聲非常獨特,旁人無法效仿,更與學院派的經(jīng)典唱法無關(guān)。
1980年離臺赴美深造。自從出國深造后,25年來始終未曾再以歌手身分公開露面、獻唱。 人物簡介:1958年出生于臺灣,7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民歌手之一,1977年因參加當時由新格唱片公司舉辦的臺灣第一屆金韻獎而獲勝并簽約旗下,當時年僅19歲的她以女精靈似的清亮音色并帶童趣般獨特嗓音見長,在當時廣受聽眾的喜愛,1980年離臺赴美深造。
自從1980年出國深造后,25年來始終未曾再以歌手身分公開露面、獻唱的包美圣,一直是最讓人懷念的校園民歌手之一。一般人幾乎無從聽聞她新近的消息,因此大家只能反覆溫習《捉泥鰍》、《小茉莉》、《那一盆火》…這些包美圣當年留下的經(jīng)典歌曲。三十年如一日,包美圣的音色至今都沒有歲月的痕跡,依舊是那么清新,充滿童趣,與八十年代初期我們第一次聽到《捉泥鰍》時,幾乎一樣。
包美圣退出歌壇已久,目前在其老公創(chuàng)辦的IT公司中擔任總經(jīng)理,定居美國。 生平:從小在臺中長大,包美圣在家中是最小的么女,兩個姐姐一個哥哥都很疼她。父親本在航空公司工作,已退休;母親是小學教員。在念書的時候,她一放假就往家里跑,哪怕是再短的假期。可是現(xiàn)在上班了,就不那么容易回去了。高中畢業(yè),聯(lián)考考完之后,有個漫長的假期,包美圣喜歡吃綠豆湯。怕燒干了它,又不想盯著爐子看,于是順手拿起了哥哥的吉他,自己隨便的摸索著,加上哥哥同學的指點,就那么自得其樂的過了個暑假。
那時唱歌也沒作什么選擇,以歌本上找得到的美國民謠為主。說起唱歌,據(jù)母親說是從小就愛的,哥哥姐姐和母親也都喜歡唱歌。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躺在床上聽母親教她唱《綠島小夜曲》。這個情景至今仍不能忘。剛會吉他的時候,在廚房樓梯口彈吉他,跟母親一起大唱《梅花》,真是一幅天倫樂。
在快過完十九歲的那一年四五月間,包美圣完成了她第一首創(chuàng)作曲《悟于十九》,這首曲子后來改名《成長》,收在她的第一張唱片中。
雖然參加金韻獎使她很有名,也灌了唱片,包美圣并不打算從此走上唱歌的路。她認為自己能用一種課余的態(tài)度,來面對唱歌是很幸運的,家里全讓她自己做主,只希望不要公開去餐廳演唱。她卻只是個愛唱歌的女孩,不為名不為利。只有這樣,唱歌才不會構(gòu)成負擔。有一次,學校辦時事分析的演講,去的同學很少;第二次在同一地點有演唱會,人山人海。包美圣因此很是感慨。有那么多人喜歡聽中國歌是好的,但是現(xiàn)在的大學生是不是也該多關(guān)心世局一些呢?
個性比較好靜的包美圣,平日喜歡看電影、郊游,她也喜歡到山上走走──可不是辛辛苦苦的去爬山。最怕在人多的地方逛街,那簡直是找罪受。她也喜歡跟好朋友一起談天、唱歌。因為金韻獎成了名人,包美圣現(xiàn)在常常得參加音樂會的演出,在取舍方面不能隨心所欲,有時并不很想去的也得去,有時為了怕嗓子不好而不敢吃辣椒。雖然都是小事,也都是困擾。有的人可以一邊做事一邊聽音樂,但是包美圣每次聽音樂都得十分專注。她喜歡抒情的曲子,對于楊弦非常佩服,也欣賞他早期的作品。
日下一些歌曲作者,如果以“會不會流行”作為創(chuàng)作時的第一個考慮條件,會導(dǎo)致極大的不良后果,包美圣認為民歌的前途若跟商業(yè)化結(jié)合,就很堪慮了。
在灌第一張唱片時,包美圣完全沒有經(jīng)驗,要她唱什么就唱什么。這次第二張,她可以自己拿了些主意,因為到底經(jīng)過了那么些日子,她也長大了一些,更知道怎樣愛惜自己的羽毛了。她選歌的原則一是好聽,二是動人,一首歌詞固然重要,旋律也仍然要緊,她絕不會因為光是詞好就接受,因為沒有好曲子,光有好詞,那詞的好就表現(xiàn)不出來了。
包美圣和《捉泥鰍》的作者侯德健,小時候是住在同一個村子里長大的,有一次演唱會上,兩人先后都唱了這首《捉泥鰍》,味道很不同,一個真是大哥哥的樣子,一個是央求大哥哥帶著去捉泥鰍的小妹妹,很有意思。
她唱歌,只因為她喜歡唱歌,她最不喜歡被人利用,不相干的活動她是不去參加的,她認為:“唱歌是很單純的事,絕不要把它弄復(fù)雜了?!边@種態(tài)度也許是對的。本來嘛,能讓自己快樂,又能讓別人快樂不就夠了?
1977年,她以自己的原創(chuàng)歌曲《成長(悟于19)》參賽,獲得第一屆金韻獎創(chuàng)作組優(yōu)勝獎(冠軍陳明韶)。那一年她十九歲,就讀于臺大歷史系。之后,在金韻獎紀念合輯中以一首《小茉莉》為歌迷熟知,又因創(chuàng)作才華而引人注目。趁熱打鐵,新格唱片為她推出第一張個人專輯《包美圣之歌》,里面收錄了多首個人原創(chuàng)曲,以及侯德健、邱晨的處女作。為《捉泥鰍》錄音時,她忍不住哭了。不是因為被這首歌感動,而是因為太像兒歌,讓她感覺很沒面子。在制作人的軟硬兼施下,她成為該曲的首唱,意想不到地廣受歡迎。兒時,她和《捉泥鰍》的創(chuàng)作者侯德健住同一個村子,上同一間幼稚園,但并不熟悉,沒想到長大后卻因民歌而再次結(jié)緣。
她與其他民歌手一起,因民歌而留下青春歲月中單純美好的感動。其間,喜歡集郵的她與臺大集郵社社長、學長陳安斌相戀,1980年,畢業(yè)不久就走入結(jié)婚禮堂,隨后一起去美國加州深造。退出歌壇前,她共出了四張專輯,不到一年就是一張,屬于相當高產(chǎn)的民歌手。先生在美國攻讀工程博士學位,她就在旅行社打工。1987年,美國股市崩盤,直接影響到夫婦二人的證券投資,但這次失敗的經(jīng)驗,卻讓陳安斌興起“以電腦代替人腦進行理財決策”的研究課題。1991年,夫婦倆回到臺灣,定居新竹,經(jīng)過幾年的研究,幾經(jīng)艱辛獲得投資,最終成立寶基資訊公司。創(chuàng)業(yè)初期,掛名總顧問的陳安斌事事親為,擔任總經(jīng)理的她也從基本行政事務(wù)做起,如今,“寶基資訊”在臺灣高科技領(lǐng)域擁有非常好的口碑,吸引不少國外著名高科技公司參股,賺取了億計的豐厚利潤?,F(xiàn)在的她仍在公司擔任顧問,二子一女也都長大成人,家庭生活幸福美滿。
在“民歌三十”系列紀念活動中,淡出歌壇后將近二十五年未曾以歌手身份公開露面的她,于2004年答應(yīng)重回舞臺,在“好民歌”演唱會上與大家重逢,最讓她高興的是見到了二十多年沒見面的陳明韶。憶起當年,她說:“以前我們唱歌,不必化妝,也沒打歌服,大家聚在一起跟同學會一樣,對我來說,那就像是學生的活動,所以我從不覺得自己加入過歌壇,也沒有所謂的退出?!?《民歌嘉年華會·永遠的未央歌》演唱會上,她充滿幽默感的話語不時引得臺下觀眾哈哈大笑,由此可以看出,生活中的包美圣,一定是個開朗睿智的可愛女人。 榮譽記錄:第一屆金韻獎的優(yōu)勝歌手 個人作品:專輯
1978年7月1日《包美圣之歌》
1979年1月1日《長空下的獨白》
1980年1月1日《那一盆火》
2006年6月23日《樵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