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舞 Invitation to the Dance Op.65(Weber-Tausig Invitation to the Dance陶西格改編)
邀舞 Invitation to the Dance Op.65
《邀舞》Aufforderung zum Tanze Op.65,又稱《華麗回旋曲》,作于1819年,后來由柏遼茲編配成管弦樂曲,使之名聲大作。這部作品是在正式音樂作品中采用圓舞曲的最早的一例,并以技巧華麗而著稱,旋律語言近似當(dāng)時奧地利和德國流行的圓舞曲的音調(diào),和聲質(zhì)樸、清新而富于表現(xiàn)力。整個樂曲的音樂形象具體生動,饒有風(fēng)趣。
獻給他的妻子卡洛麗內(nèi)。他詳細解釋了作品的具體內(nèi)容:
第1—5小節(jié):邀舞者初次出現(xiàn)。
第6—9小節(jié):女子婉言謝絕。
第10—13小節(jié):男子堅決請求。
第14—16小節(jié):她同意了。
第17—19小節(jié):他開始和她交談。
第20—21小節(jié):她回答。
第22—23小節(jié):談得熱鬧起來。
第24—25小節(jié):互相非常投機。
第26—27小節(jié):他請她跳舞。
第28—29小節(jié):她答應(yīng)了。
第30—31小節(jié):各就各位。
第32—35小節(jié):等待音樂開始時起舞。
跳舞結(jié)束,男子道謝,女子回答,各自離去。
序奏在低音區(qū)從容不迫奏出紳士邀請的旋律,曲調(diào)寬廣、溫暖而熱情,樂句的尾音停留在不穩(wěn)定的4度“fa”音上,以表示征詢。
接下來的旋律表示女方因靦腆而謝絕,音樂在高音區(qū)奏出輕盈、典雅的曲調(diào),并停留在屬音上。
紳士再次摯意邀請,交談一陣后,貴婦人終于應(yīng)邀起舞。這兩段對話式的旋律重現(xiàn),并加進了裝飾音,使旋律變得更為懇切、真摯,對話旋律結(jié)束在主音上,舞會便開始了。
樂曲的第二段是舞會的舞蹈場面,它是整個作品的核心,篇幅是由四首小圓舞曲組成,生動地表現(xiàn)出男女雙方豐富多姿的舞步。
第一圓舞曲熱烈、強健,用急速的快板。音調(diào)熾熱、歡快,一下子就將人們帶入到盛大、華麗、熱烈而歡騰的舞會之中。
第二圓舞曲是一個輕盈、優(yōu)雅、流暢的旋律。表現(xiàn)出舞蹈者飛速旋轉(zhuǎn)的優(yōu)美舞姿。一對對喜悅的舞伴盡情地歡跳,沉浸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之中。
經(jīng)過輕捷的旋律之后,音樂再現(xiàn)了開頭的熱烈、華麗的主題。
第三圓舞曲比較優(yōu)雅,在圓舞曲節(jié)奏襯托下,出現(xiàn)了由頓音和變化音構(gòu)成的動聽的旋律片斷。音樂有時在低音區(qū),有時移至高音區(qū),仿佛是男女雙方含情脈脈的對話。
第四圓舞曲,音樂主題奔放、活躍,情緒更為歡快,生機勃勃,圓舞曲旋轉(zhuǎn)幅度加大,使舞蹈變得更加熱烈。
接下去,音樂經(jīng)過發(fā)展,前面出現(xiàn)過的四首圓舞曲主題頻頻再現(xiàn),第一圓舞曲主題將音樂推向高潮,舞蹈圓滿、熱烈地結(jié)束了,但樂曲未完,作者巧妙地安排了一段尾聲。
尾聲慢板,序奏中代表紳士的低音旋律和代表貴婦人的高音旋律在這里重新出現(xiàn),表示紳士彬彬有禮的致謝,貴婦人也回禮、告別。舞會留下了美好的記憶。
更多其他版本 更多
-
人氣
-
人氣
-
人氣
-
人氣
-
人氣
-
人氣
















查看完整曲譜 >
評論共0條評論
精彩評論